位置:首頁 > 中藥 > 預知子

預知子

【藥材名稱】預知子
【拼音名稱】yuzhizi
【別名】盍合子、仙沼子(《日華子本草》),壓驚子(《醫(yī)林纂要》)。
【科屬】為木通科植物木通、三葉木通和白木通的種子。
【產地】分布詳情見【原生態(tài)】
【性味】【性味】①《日華子本草》:"溫。"

②《開寶本草》:"味苦,寒,無毒。"

【功能主治】①《日華子本草》:"治一切風,補五勞七傷。治痃癬,氣塊,天行溫疾,消宿食,止煩悶,利小便,催生,解藥毒,中惡失音,發(fā)落,敷一切蛇、蟲、蠶咬。"

②《開寶本草》:"殺蟲,治諸毒。"

③《醫(yī)林纂要》:"堅補腎水,能治勞熱,辟蛇、蟲毒。"
【中成藥】共有 2 種中成藥使用預知子: 鐵帚清濁丸 結石康膠囊
【用法用量】
內服:熬膏或入丸劑。外用:研未調敷。

【注意】
《本草經疏》:"凡病人脾虛作泄瀉者勿服。"

【附方】
1.治大風腹臟有蟲,令人皮膚生瘡,語聲變,眉鬢落:預知子二兩(搗末),雄黃二兩(研細),乳香三兩(研細)。上件藥,先以乳香末用水一斗,于銀鍋內以慢火煎至五升,入預知子并雄黃,慢火熬成膏,入瓷器中盛。每日空心以溫酒調下一茶匙,后有蟲如馬尾隨大便出。(《圣惠方》乳香煎)

2.治心氣不足,志意不定,精神恍惚,語言錯妄,忪悸煩郁,愁憂慘戚,喜怒多恐,健忘少睡,夜多異夢,寐即驚魘,或發(fā)狂眩,暴不知人,并宜服之:枸杞子(凈)、白茯苓(去皮)、黃精(蒸熟)、朱砂(研、水飛)、預知子(去皮)、石菖蒲、茯神(去木)、人參(去蘆)、柏子仁、地骨皮(去土)、遠志(去心)、山藥各等分。上一十二味,搗羅為細末,煉蜜丸,如龍眼核大,更以朱砂為衣。每服一丸,細嚼,人參湯下,不計時候。(《局方》預知子丸)

3.治耳卒聾閉:八、九月,取石榴開一孔,留蓋,入米醋滿中,蓋定,面裹,煻火中煨熟,取出,入少仙沼子、黑李子末,取水滴耳中。腦痛勿驚。如此二夜,又點一耳。(《圣惠方》)

【化學成份】
木通的種子含脂肪油約18%,其中主含油酸甘油酯、亞麻酸甘油酯及軟脂酸甘油酯。

【原形態(tài)】
1.木通

落葉或半常綠纏繞藤本,高達3米以上。枝灰色,有條紋,皮孔突起。掌狀復葉,通常3~5葉簇生于枝端,或互生;葉柄細長;小葉5枚,革質,橢圓形,長3~6厘米,寬1.5~2.6厘米,先端圓而微凹,并具一細短尖,基部寬楔形或圓形,全緣,下面稍呈粉白色。花雌雄同株,總狀花序腋生,長約10厘米;花紫色;雌花1~2朵生于花序下部,苞片線狀披針形,花被3,寬橢圓形,鈍頭,退化雄蕊6,雌蕊6,圓筒狀,子房1室,柱頭頭狀;雄花密生于花序上部,較小,具小苞片,花被3,雄蕊6,花絲扁,花藥2室,退化雌蕊3或4.菁莢狀漿果,長筒形,兩端圓,長達8厘米,寬達3厘米,成熱時紫色,沿腹縫線開裂。種子黑色,甚多,卵狀長方形,稍扁,有光澤。花期4~6月。果熱期8月。

生長于山林間。分布河南、山東、安徽、江蘇、廣東、江西、湖南、湖北、四川、陜西等地。

2.三葉木通

落葉本質藤本,莖、枝都無毛。三出復葉,小葉卵圓形、寬卵圓形或長卵形,長寬變化很大,先端鈍圃、微凹或具短尖,基部圓形或寬楔形,有時微呈心形,邊緣淺裂或呈波狀,側脈通常5~6對;葉柄細瘦,長6~8厘米?;ㄐ蚩偁?,腋生,長約8厘米;花單性;雄花生于上部,雄蕊6;雌花花被片紫紅色,具6個退化雄蕊,心皮分離,3~12。果實肉質,長卵形,成熟后沿腹縫線開裂;種子多數,卵形,黑色。

生于山坡、灌叢或溝緣。分布河北、山西、山東、河南、陜西、甘肅、浙江、安徽、湖北等地。

3.白木通

本變種形態(tài)與三葉木通相近,但小葉全緣,質地較厚。參見"木通"條。

以上三種植物的根(木通根)、木質莖(木通)、種子(預知子)亦供藥用,各詳專條。

【摘錄】
《中藥大辭典》
預知子圖片
預知子
預知子
預知子1
預知子1
預知子2
預知子2
預知子3
預知子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