漢中防己
【藥材名稱】漢中防己【拼音名稱】hanzhongfangji
【別名】防己、解離、木防己、解燕、石解。
【科屬】為馬兜鈴科植物異葉馬兜鈴的根。
【產(chǎn)地】主產(chǎn)于陜西漢中;甘肅、湖北、四川、貴州亦產(chǎn)。銷陜西、四川。
【性味】【性味歸經(jīng)】苦、辛;寒。歸膀胱、腎、脾經(jīng)。
【功能主治】利濕消腫,祛風止痛,降血壓。用于小便不利,水腫,風濕關(guān)節(jié)疼痛,高血壓病。
【應用】
1、頭面四肢水腫、疼痛:配黃芪、茯苓等。
2、腰膝關(guān)節(jié)疼痛:配威靈仙,桑枝等。
【用法用量】
內(nèi)服:煎湯,5-10g。
【注意事項】
本品性味苦寒,不宜過量服用,以免損傷胃氣。食欲不振,體弱陰虛患者慎服。孕婦禁服?!侗静菔鲢^元》:"大苦大寒能傷胃,凡胃虛陰虛腎虛,小水不利及胎前產(chǎn)后,血虛,雖有下焦?jié)駸嵘魑阌弥?,誤則為害非細。"
【采收加工】
秋季采根,洗凈,切段,粗者縱切兩瓣,曬干。
【炮制工藝】
除去雜質(zhì),稍浸,洗凈,潤透,切厚片,干燥。
【貯藏儲存】
置干燥處,防霉,防蛀。
【現(xiàn)代研究】
化學成份:根含β-谷甾醇、尿囊素、馬兜鈴酸A和木蘭花堿。
【原形態(tài)】
異葉馬兜鈴 木質(zhì)纏繞藤本,長約2-3m。莖多分枝,幼枝密生淡褐色短茸毛,老枝疏生短柔毛,有淺縱溝;芽小,密生褐色柔毛,葉卵圓形或卵狀心形,長3-8cm,寬2-7cm,先端鈍或短尖,基部心形,兩側(cè)耳狀下垂,全緣,上面綠色,密被茸毛,下面灰綠色,密被褐色絨毛。花單生葉腋;花梗長3-4cm,中部以下包圍一長寬各約lcm的圓形苞片;花被管煙斗狀,黃色,外被細硬毛,內(nèi)面無毛,中部以上彎曲處膨大,長約2.5cm,緣部灰紫色,3裂,裂片寬卵形,近平展;雄蕊幾無花絲,貼生于花柱體上;花柱肉質(zhì),先端6裂;子房柱狀,外密被褐色硬毛。蒴果長圓狀圓柱形,長4-7cm,室間開裂。種子三角狀卵圓形,腹面具凹溝,臍部有毛?;ㄆ?-6月,果期7-8月。
【生境分布】
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:生于疏林中和山坡灌叢中。
資源分布:分布于疏林中和山坡灌叢中。
【性狀】
1.性狀鑒別 根圓柱形,略彎曲,長4-15cm,直徑1.5-3cm,栓皮多已除去,顯淺棕黃色,殘存的栓皮灰褐色,質(zhì)堅硬,不易折斷,斷面黃白色,粉性,皮部較厚,木部可見放射狀車輻紋,從中央向外作二歧或三歧分叉。氣微弱,味苦澀。
2.顯微鑒別 根橫切面:殘留木栓層為10-20列扁平多角形細胞,棕褐色,排列不整齊。皮層為30-50余列薄壁細胞,外側(cè)細胞多切向延長。韌皮部散有石細胞,形狀不規(guī)則。形成層不明顯。木質(zhì)部纖維眾多。射線寬3-20余列細胞,呈輻射狀。髓部薄壁細胞類圓形。薄壁細胞含淀粉粒,有的含草酸鈣簇晶。
【鑒別】
理化鑒別 薄層色譜:取本品粉末4g,加甲醇20ml,加熱回流20分鐘,濾過。濾液作供試溶液,另取馬兜鈴酸0.4mg,加甲醇2ml,溶解后制成對照品溶液。取上述兩溶液備10ml,分別點于同一硅膠G薄層板上。以苯-庚烷-氯仿-醋酸(6:6:28:2)為展開劑,展開。取出晾干,于日光下檢視,供試品色譜與對照品色譜,在相同位置顯相同顏色的斑點。
【備注說明】
漢中防己在古代為防己之一種。而歷代本草所述防己的品種及其功效主治?;祀s難分。因此,有關(guān)漢中防己的部分本草文獻以及臨床應用、附方等內(nèi)容,可參見防己科防己條。
漢中防己圖片

漢中防己原生態(tài)

異葉馬兜鈴

中藥材-漢中防己

植物-異葉馬兜鈴